自信溝通學院 - 溝通出色,自信人生|陪你突破向上管理、向下溝通、跨部門協作的挑戰|翻轉你的職場溝通力
  • 關於我們
  • 活動總覽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自信溝通學院 - 溝通出色,自信人生|陪你突破向上管理、向下溝通、跨部門協作的挑戰|翻轉你的職場溝通力
  • 關於我們
  • 活動總覽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溝通力 (17)
    • 打造你的商業數感力 (3)
      • 玩精油做療育
        • 成為有價值的人 (15)
          • 文案撰寫/精準寫作 (2)
            • 時間管理 (4)
              • 發現自我照顧的力量 (8)
                • 發現你的天賦才能 (8)
                  向上管理 (1) 讀懂主管心理學 (1) 出色溝通力 (2) 人際關係應對技巧 (1) 職場溝通術 (1) 職場表達力 (1) 專業講師的品牌之路 (1) 個人品牌經營 (1) 職場生存術 (2) 專職講師成功秘訣 (1) 如何走出舒適圈 (1) 如何累積職場底氣 (1) 內向者如何建立自信 (2) 時間管理 (3) 目標管理 (6) 職涯規劃 (3) 生涯設計 (2) 自信心培養技巧 (1)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1) 目標設定 (1) 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1) 自信心提升方法 (1) 專案管理 (2) 跨世代溝通 (1) 向下管理 (1) 親子溝通 (1) 職場溝通 (1) 自我介紹技巧 (1) 如何用故事吸引人 (1) 個人品牌行銷策略 (1) 新手拍影片指南 (1) 拍影片入門教學 (1) 精力管理 (1) 價值觀 (1) 富人思維 (1) 生活品味 (1) 新年社交技巧 (1) 人際關係經營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你越怕被看見,越沒人真正看懂你

                  你越怕被看見,越沒人真正看懂你

                  2025 Jun 21 職場溝通力

                  【你越怕被看見,越沒人真正看懂你】
                  ​
                  「怕說錯話」這件事,真的讓我錯過很多人。

                  ​
                  你會不會像我以前那樣 -
                  什麼都藏著,怕說錯、怕多說、怕暴露自己太多、
                  怕顯得無知,甚至怕被看出生活單調貧乏。
                  ​
                  ​
                  明明很在乎,卻總是講不出口。
                  對話像在面試、像在做報告,
                  資訊交換很有效率,
                  但感情卻始終留在門外。
                  ​
                  ──⋆⋅◦⋅⋆──
                  ​
                  我曾經是個極度內向的人,
                  重視隱私到幾乎不願讓人窺見半分真心。
                  只要別人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太久,我就想逃。
                  像被探照燈照著的刺蝟,
                  只想蜷縮起來,用滿身的刺武裝自己。
                  ​
                  ​
                  為了避免這種不安,
                  我學會了怎麼「說得剛剛好」。
                  ​
                  ​
                  不表露情緒、不談感受,
                  只講重點、只問事實。
                  表面上看起來是理性,
                  其實背後是恐懼。
                  ​
                  ​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在我面前情緒崩潰。
                  ​
                  她不是需要建議,也不是等答案,
                  她只是需要有人陪。
                  那次,我什麼都沒問,只是靜靜地聽她說。
                  她停頓時,我不急著填空,只輕輕說:
                  「我聽起來覺得,你是因為太在乎了,
                  才會這麼不安,對嗎?」
                  她沒說話,但眼淚瞬間流下來。
                  ​
                  ​
                  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
                  不靠「厲害的話術」,
                  而是你是否願意,真正好好地去聽。
                  ​
                  ──⋆⋅◦⋅⋆──
                  ​
                  後來,我開始調整自己提問的方式。
                  不再是為了取得資訊,而是讓對方知道:
                  「我在乎你的內心,不只是你的近況。」
                  ​
                  像是:
                  「你住哪裡?」→
                  「你住的地方附近,有沒有哪個角落,
                  ​ ​ ​ 讓你覺得特別自在、方便?」
                  ​
                  「你從事什麼工作?」→
                  「你最喜歡這份工作的哪一部分?」
                  ​
                  「你假日都在做什麼?」→
                  「有沒有推薦什麼地方,
                  ​ ​ 是那種一下就能讓人放鬆、幾小時內就能到的?」
                  ​
                  「你最近在追什麼劇?」→
                  「裡面有沒有哪個角色,
                  ​ ​ ​ 讓你覺得自己好像也曾經那樣?」
                  ​
                  ​
                  好的提問不是為了取得答案,
                  而是像邀請對方打開一扇心窗,
                  讓我能靠近一些。
                  ​
                  ​
                  這些問題也許不特別有創意,但能讓人感受到:
                  你不是在問我的履歷,
                  而是在問「我這個人」。
                  ​
                  ​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不會聊天,
                  其實你不是不會說話,
                  只是不知道怎麼讓對方感受到:
                  你真的在乎。
                  ​
                  ──⋆⋅◦⋅⋆──
                  ​
                  《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這本書,
                  裡面提到一個技巧叫「理解迴圈」:
                  提問 → 傾聽 → 用自己的話重述 → 確認對方的感受。
                  ​
                  ​
                  起初我覺得這個方法太制式,但後來我發現,
                  它其實就是關心最樸實的樣子。
                  不是問完就結束,
                  而是留下來確認:
                  我有聽懂你。
                  ​
                  ​
                  當朋友說:「我最近真的好累。」
                  我不再說「要加油」這種自動反應,
                  而是回應:
                  「我聽起來覺得你好像快喘不過氣了,
                  ​ ​ ​ 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 ​ ​ 讓你覺得特別沉重?」
                  ​
                  讓他感受到:
                  我真的在陪他,而不是在分析他。
                  ​
                  ──⋆⋅◦⋅⋆──
                  ​
                  我也學到,真正有力量的對話方式,
                  是你願不願意示弱。
                  ​
                  ​
                  不是裝聰明,也不是說自己多厲害,
                  而是坦誠你走過的路、失敗過的地方。
                  ​
                  ​
                  當朋友對職場感到自我懷疑時,我會說:
                  「我懂耶,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好像
                  ​ ​ ​ 混進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
                  ​ ​ ​ 那段時間,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問自己,
                  ​ ​ ​ 今天要用甚麼藉口請假?」
                  ​
                  ​
                  我不是在給建議,也不是在講我有多懂,
                  而是在傳達:
                  你不孤單,我也曾經在那個位置上。
                  ​
                  ──⋆⋅◦⋅⋆──
                  ​
                  我們常以為問問題要像射飛鏢,
                  直擊核心才有價值。
                  ​
                  ​
                  但其實
                  真正溫柔的提問,更像一杯茶,
                  需要準備、耐心、手的溫度,
                  還有等待的時間。

                  ​
                  ──⋆⋅◦⋅⋆──
                  ​
                  後來我還發現,
                  能讓人卸下防備的問題,
                  背後往往都藏著一個「善意的理由」。
                  ​
                  ​
                  不是單純想知道答案,而是讓對方感受到:
                  你在意、你體貼、你想照顧他的感受。
                  ​
                  像是:
                  「你幾點回來?
                  ​ ​ ​ 我們要訂飲料,看要不要幫你也點一杯?」
                  ​
                  「你要去那邊呀?
                  ​ ​ ​ 我以前去過,超喜歡那裡!
                  ​ ​ ​ 你有推薦的地方嗎?」
                  ​
                  「你回來晚一點的話,要小心安全喔~
                  ​ ​ ​ 需要我去載你嗎?」
                  ​
                  ​
                  同一句話,若背後有善意,
                  就不會讓人覺得你在查勤,而是:
                  「喔~你有在想我。」
                  ​
                  ──⋆⋅◦⋅⋆──
                  ​
                  如果你也曾懷疑:「我是不是不會聊天?」
                  ​
                  你只是還沒發現:
                  示弱,是一種勇氣。
                  分享,是一種力量。
                  ​
                  而
                  提問的本質,
                  不是為了對話,
                  而是為了打開心門。

                  ​
                  ​
                  當你從「問問題的人」,
                  變成「送出理解的人」,你會發現:
                  語言中最溫柔的力量,
                  不是你說出什麼金句,
                  而是,讓人想回應你這個人。
                  ​
                  ​
                  #歐陽立中
                  #歐陽talk書秀讀書會
                  #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
                  #自信溝通學院
                  #職場溝通技巧
                  #如何讓人感受到關心
                  #深度對話技巧
                  #提問技巧
                  #情感連結方法
                  #內向者人格特質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那個你,一直在工作裡慢慢長出來

                    • 2025 Jun 22

                    你不是失去了熱情,而是換了一種姿勢繼續活著

                    • 2025 Jul 08

                    為什麼努力了這麼久,還是覺得生活空空的?

                    • 2025 Jan 12

                    誰說鋼管舞只是夜店的誘惑?

                    • 2025 Jan 05

                    話題在進行, 我的注意力卻走神了

                    • 2025 Jun 17

                    跨部門溝通真的這麼難?你可能忽略了這個關鍵!

                    • 2025 Feb 28

                    活動總覽

                    • 活動總覽
                    • 部落格

                    關於我們

                    •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sunyuchih@gmail.com
                    • 聯絡電話: 0970265255
                    • 公司名稱: 自信溝通學院
                    • 隱私權政策
                    自信溝通學院 - 溝通出色,自信人生|陪你突破向上管理、向下溝通、跨部門協作的挑戰|翻轉你的職場溝通力 COPYRIGHT ©自信溝通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