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之外的你,還剩下什麼?
2025 Mar 24 成為有價值的人
【工作之外的你,還剩下什麼?】
▌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說出心裡的話了?
不是在社群上發限動,
不是對朋友草草一句「最近還行」,
而是在某個安心的場域,
能放下角色與標籤,坦白說:
「我有點迷惘,也有點累。」
這場聚會,就是為了這樣的我們而存在。
沒有講師、沒有投影布幕,
也沒有誰站在台上給解方。
只有主持人布姐丟出三個問題:
「你在做什麼工作?
你熱愛什麼?
你能幫上什麼忙?」
然後,
故事就這樣,
一個接一個,
自然而然流了出來。
----------------------------
▌ 你是否也曾懷疑:「我到底有什麼價值?」
那幾年,我每天坐在辦公室的同一個位置,
埋頭處理文書,
一份份表格、一封封信件,
就像一台不會說話的機器。
日子過得安穩,
卻也逐漸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正在慢慢消失。
我常常想:
「我有沒有被需要?
我做的事,有沒有一點點意義?」
直到我踏出那扇門,開始做業務,
才發現自己其實有話可以說,有力量可以給。
原來我不是沒有價值,
而是過去那個位置,
沒讓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光。
這樣的轉變,
成了後來創辦「自信溝通學院」的起點。
不是因為我變得多厲害,
而是我想拉一把,
那些曾經像我一樣,
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在懷疑中的人。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那樣的階段,
請記得:
你並不是沒有價值,
只是還沒遇到能讓你發光的位置。
----------------------------
▌ 你是否也在工作與熱情之間拉扯?
你是否也在兩條路之間掙扎——
一條是穩定工作的責任感,
一條是你放不下的熱愛與渴望?
Velina白天是科技業的專案經理,
開會、排程、解決問題,
邏輯思考是她的日常。
但一下班,她打開另一個自己。
她做手作、開線上課程,
用一針一線,
把內在的情感與溫度編織進作品裡。
她曾經以為,自己只能選一條路走下去。
直到她開始學習NLP,才慢慢發現,
原來人生不必非得二選一。
你可以一邊用理性管理專案,
一邊用感性照顧心靈。
她的生活像一張拼圖,
有一面俐落精準,
有一面柔軟溫暖——
兩面都不違和,
因為那就是完整的她。
如果你也常常問自己:
「我能不能活出更多樣的自己?」
她的故事會告訴你:可以。
你不需要捨棄其中一面,才能被看見。
----------------------------
▌ 你是否也過得安穩,
卻時常在深夜感到一種說不出口的空虛?
每天按部就班、沒什麼風浪,
生活看似平靜,
內心卻像被困在一座看不見的盒子裡?
Elly快50歲,是大學教授的助理,
生活規律、工作穩定,看起來一切都很好。
但她說,那樣的日子久了,
心裡卻越來越不安,
像每天都在重播同一集劇情,
沒有起伏,沒有驚喜,也不再有期待。
她沒打算大轉彎,
只是選擇繼續探索:
「我還能多做點什麼?」
她的分享像一顆安靜但真實的石子,
落進很多人心裡——
提醒我們:
穩定的生活不代表沒有困惑,
而年紀的增長,
也不應該意味著選擇變少。
如果你也曾對著自己的日常輕聲問過:
「難道這就是我這輩子了嗎?」
那麼,Elly的那一小步,也許能給你一些勇氣。
----------------------------
▌ 當你說「我有個興趣」,
是不是也曾懷疑:
「這真的能當飯吃嗎?」
在午後聚會裡,
有人聊塔羅、教瑜珈、讀人類圖,
也有人研究潛意識、練呼吸療癒。
有人拍下每一頓料理的色香味,做成短影音;
也有人用雙手捏出一顆顆有個性的造型饅頭和餅乾。
有人因為家人的健康開始學做營養料理,
有人一頭栽進滑雪、跳舞、木工,甚至肚皮舞。
有人從英文老師走向教導生命教育,
社會情緒教育的領域,
讓教育不只在課本,也活在日常。
有人精算財務,描繪第二人生的曲線;
也有人總是默默記下彼此的專長,
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
這些人,沒有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在幹嘛。
他們只是願意多做一點、再多講一點。
那些原本只是「我很喜歡」的興趣,
竟然慢慢長出了輪廓,
成了一張獨一無二的生活地圖——
有溫度、有方向,也有可能。
所以,
如果你也曾懷疑自己的興趣
「不夠專業」「不夠賺錢」
「不夠像一份正經事業」
你不孤單。
而也許,那份你以為微不足道的小熱情,
正是你未來人生最有力量的起點。
如果你願意,就從一次分享開始,
把那個「我其實一直很喜歡」說出口。
那不是閒聊的題目,
而是一道門。
門後,是另一個版本的你,
正在等你靠近。
----------------------------
▌ 你是不是也曾默默問過自己——
「我做的這些,真的有意義嗎?
真的對誰有幫助嗎?」
我也常這樣想。
密集辦讀書會的這一年,我不只一次懷疑:
「大家參加完,真的有收穫嗎?
還是只是希望有人陪伴、來打發一個夜晚?」
在這裡,靜靜聽著每個人的分享,才發現——
真正的改變,
不是來自一場多精采的課程,
而是藏在每一次願意出現的陪伴裡。
在不經意的提問裡,
在一次次誠實的對話中,
悄悄發芽。
或許你也曾懷疑,自己默默付出的這些,
到底有沒有被看見、會不會留下痕跡。
但其實,
真正的影響不總是來自一場盛大的改變,
而是你願意一次次出現、不急著給答案,
在對方感到迷惘或停滯的時候,
陪他走一小段路。
哪怕只是一句對話、一個眼神,
也可能讓人不再那麼孤單。
----------------------------
▌ 這不是一群什麼都搞得定的大人,
而是一群願意承認「我還在找答案」的人。
有人當過警察,
現在一邊研究烘焙、一邊經營包租代管。
有人是藥廠主管,
白天管風險、
下班跳肚皮舞、玩木工放鬆自己。
有人是設計師,
用收納與設計美化生活,
也懂得把日常餐桌變成生活風景。
還有人成了媽媽後,
暫時放下飛行的自由,
學習用潛意識替自己開一扇遠行的窗。
他們的經歷聽起來各走各路,
但說出口的心聲,其實都很靠近我們:
「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
「我可以再靠近一點真正的我嗎?」
「我能不能,不那麼怕懷疑自己?」
或許你也正在找這些答案。
如果你願意,
我們可以一起問、一起找。
----------------------------
▌ 他們來自不同背景,
有人在職場奔波,
有人在家庭與夢想之間拉扯,
但他們都願意承認一件事——
「我還在找方向」,
而這不丟臉。
所以,如果你也在穩定與冒險之間猶豫,
在努力與懷疑之間徘徊,
這裡,
有一個位置是為你保留的。
這不是成功學講堂,
沒人要求你搞懂人生。
我們只一起坐下,
聊聊那些還沒找到答案的問題。
說不定,
在別人的故事裡,
你會開始理解自己。
說不定,
在這樣一個午後,
你會重新看見自己。
不是為了變得更厲害,
只是為了,
不再那麼怕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走。
#蛻變2025
#布姐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聰明主婦
#中年轉職思考
#找回自我價值
#生活方向感
#上班族迷惘
#自信溝通學院
#點欣維度工作室
#馬林糖
#婕西陪你做烘焙 Byourside
#造型餅乾
#答關桂人生活筆記
#AI共學誌
#Th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