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的《寄生上流》: 別當怕光的蟑螂
2025 Sep 22 職場溝通力
職場裡的《寄生上流》: 別當怕光的蟑螂
職場真正拉開距離的,
不是頭銜、也不是薪水,
而是一些看不到卻天天感受得到的東西?
像是:
你帶進會議室的氛圍、
你手上資源的從容、
你面對衝突的姿態。
這些細節,
常常比績效數字更快決定,
別人到底想不想靠近你。
氣味:你每天帶進會議室的天氣
電影《寄生上流》裡有句話:「行為沒有越界,味道卻越界了。」
聽起來很刺耳,卻很真實。
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有「氣味」,
不是香水,
而是態度與語感。
內心小劇場:
- 「唉,又要開會,好煩喔!」(陰天味)
- 「好,這問題有點難,但慢慢拆解或許有解。」(清新空氣味)
- 「上頭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官腔味)
演出來的禮貌,就像噴香水;
但真正散發的氣息,
是你每天的選擇。
比如:
- 出狀況時,你是先抱怨,還是先說事實?
- 不懂的時候,你是裝懂,還是承認並搞懂?
當你能把情緒濾掉,坦白說「我不懂,但我願意學」,
別人聞到的氣味就是自然又舒服的:
「不多不少,剛剛好。」
這種人,合作起來最自在。
因為不用猜、不用防。
熨斗:資源讓人從容,不是從容讓人有資源
《寄生上流》裡有一句:
「錢就是熨斗,能把一切皺褶燙平。」
說白了,資源決定姿態。
有餘裕,才有從容。
常見的錯覺:
- 「等我升職,就會更穩重!」
- 「等公司給我機會,我自然會成大器!」
真相恰好相反!
是你先展現實力與穩定,資源才會靠近!
關鍵在於,你平常有沒有為自己存下「緩衝」?
學習、理財、人脈,都是你的熨斗。
有了它,當皺褶出現(突發狀況來了),
你能自己先燙平,
別人就會覺得你「靠得住」。
信任,就是這樣累積出來的。
蟑螂效應:燈一開,你敢不敢站著不動?
《寄生上流》有個比喻:「半夜一開燈,蟑螂全躲起來。」
放到職場,就是:
面對稽核抽查、老闆蒞臨現場視察、任務交辦,
你是心虛想躲,還是能站在燈下?
很多人怕光,因為怕被問、怕被看穿。
但真正的安全感不是躲,
而是讓自己「可被驗證」。
老闆:「這個數字怎麼來的?」
員工 A(心慌):「呃…我…回頭再補給您。」
員工 B(淡定):「這數字是依照三個月銷售報表整理出來,還可以追溯到…」
差別就在於,
成果與過程能不能重現。
能被追問,就能被信任。
而當老闆靠近時,
別急著解讀成「審問」。
其實那是資源的入口。
你要能清楚說:
「現在狀況是這樣,缺口在這裡,需要的支援是這個。」
那一刻,靠近就不再是壓力,
而是幫你接上更大的電源!
我們都是寄生蟲:把「寄生」升級成「共生」
很多人聽到「寄生」覺得刺耳,
但其實
公司靠員工,員工靠公司;
主管靠部屬,部屬靠主管。
誰也不是孤島。
重點不是「寄生」,而是「怎麼互補」。
舉例:
- 你擅長寫報告,幫同事省時間;
- 同事懂流程,補你不熟的缺口。
這不是卑微,是聰明。
因為長久的合作,本來就是「交換」:
確定性換可預期,透明換信任。
當交換透明,情緒就不會綁架合作;
當邊界清楚,關係就能長大!
你的氣味,
決定別人靠近的距離。
你的熨斗,
決定你能不能從容應對。
你的共生思維,
決定你能走多長遠。
真正壓垮人的,
不是工作多,而是方向不明。
當你搞清楚「為什麼、要去哪裡」,
一切都會變得簡單。
因為清楚會讓你變輕,
而變輕,才能走得更長久。
這,就是職場裡最溫柔、
也是最堅硬的真相。
#職場人際關係
#職場生存法則
#寄生上流
#寄生上流職場啟示
#如何提升職場影響力
#如何被老闆看見
#自信溝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