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子的傷口教我的事:愛不是只說「沒關係」
2025 Jun 20 發現自我照顧的力量
【獅子的傷口教我的事:愛不是只說「沒關係」】
我一直用一種「放養」的方式帶孩子。
只要經濟能力允許、活動是安全的,
我都會鼓勵他去嘗試。
我相信,專業教育能開拓孩子的視野,
所以我把學習的引導交給專業的老師,
而我只專注把關孩子的品格。
當他情緒低落、在學校受挫、被欺負,或想逃避時,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他願意傾訴、
也能從中獲得安慰與支持的人。
──⋆⋅◦⋅⋆──
在這樣的教養理念下,
我承認,我有些自私。
為了保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我默許他長時間使用手機。
他可以和同學聊天、玩遊戲、與網友互動,
甚至整天窩在家裡不願出門運動,
我常想:「那是他的選擇。」
我不排斥手機,
因為我自己也從網路世界中交到了很多朋友,
學會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
──⋆⋅◦⋅⋆──
曾培祐老師在《失控的焦慮世代》讀書會中提到,
有些孩子因為沒有手機而跟不上同儕話題,
被排擠、無法即時澄清謠言,這點我完全能理解。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它有它的價值。
然而,讀書會中,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在肯亞草原上,一隻母獅與水牛激烈搏鬥,
後腿被牛角撕裂,血肉模糊。
小獅子從小必須靠著與獵物玩耍來練習狩獵技巧。
如果不學習、不練習,
長大後面對真正的獵物時,
可能一擊即亡。
那個畫面深深震撼了我!
我突然意識到,我長期把手機當成保母,
卻忽略了孩子對真實世界的探索與鍛鍊。
──⋆⋅◦⋅⋆──
❝ 愛不是讓他永遠舒服,
而是陪他練習面對不舒服。❞
他不想出門,我就默默接受,
覺得那是他的選擇。
小時候我安排活動,他嫌浪費錢;
現在他長大了選擇宅在家,
我反而慶幸自己終於有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我總覺得這是尊重,是給予空間,
我從不強迫他,只會淡淡地說一句:
「沒關係,你自己想清楚就好。」
但現在我開始懷疑,
如果愛只有溫柔,卻沒有鍛鍊與要求,
那會不會只是一種包裝過的軟弱?
──⋆⋅◦⋅⋆──
❝ 我說「沒關係」,
其實是對自己說:「不要麻煩。」❞
於是我找出那張受傷母獅的照片,給他看,
也坦白說出我的擔心:
未來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
如果他只是選擇偷懶、旁觀,
缺乏與環境對抗、適應的能力,
那他該怎麼去面對真實人生的挑戰?
我鼓勵他,
與其滑手機到深夜,
不如多看看書、多看些有深度的節目,
去拓寬自己的視野、累積內在的力量。
我也期待,
有機會能一起去夜市、去看展覽,
一起走出家門,
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立體與真實。
我希望他能學會欣賞自己、激勵自己,
而不是在現實生活中,
顯得手足無措、茫然失措。
因為,
這個世界不只存在在四吋的螢幕裡,
還有更多的聲音、更多的風景,
只有親自走出去,
才能真正聽得見、看得見。